他是造飞船的,他的梦是实现“中国人千年登月梦”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39岁的黄震是造飞船的,他的梦想是将航天员送到38万公里外的月球,实现中国首次载人登月。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领域最年轻的副总设计师之一,黄震说自己就是“在悬崖边上的追梦人”。他希望未来可以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建立人类自由往返的通道;再远的将来,让中国人飞出地月系,飞到火星,甚至飞到太阳系以外。


前不久,这位追梦人获得了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人们才有机会走近他和他的追梦故事。


1.jpg

黄震。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供图


黄震与航天的缘分源于2003年。那一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电视屏幕上奔腾的火焰,也点燃了黄震的梦想。


那一年,他读大三。这位北京大学物理专业的高材生,暗自下定决心,要做一名航天人。


本科毕业后,黄震如愿来到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攻读硕士和博士,2010年博士毕业后,他正式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团队中的一员。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入职他就直接参与了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这一国家重点航天工程。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即五院),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


当时,入职3年的黄震认真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他至今记得,总书记在座谈时说“我们之所以来到五院,就是要实地的感受载人航天精神”。


“总书记的话就像一剂强心剂,让我对从事的事业感到无比骄傲自豪,也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黄震说。


也是那一年,他所在的团队迎来了新的挑战——开始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和载人登月论证工作。


彼时,美国的龙飞船已经实现了近地货物运输,用于载人登月的美国猎户座飞船、俄罗斯雄鹰号飞船也已开展研制。包括黄震在内的中国航天人意识到,如果不抓紧论证我国的新一代载人飞船,中国的载人航天将被国外远远地抛在后面。


很快,一群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青年组成了项目团队,踏上了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征程,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做到国际领先”。


“总书记说过,广大青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我们也希望能用我们的青春,用我们的热血去奋斗,去创造,去实现我们的航天梦,让中国人登陆月球,插上我们的国旗。”黄震说。


不过梦想真的实现起来谈何容易。当前,载人航天器从空间站近地400公里的太空返回,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但让航天器从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载人往返,中国团队没有任何公开的经验可以参考。


在研制阶段,他们遇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用黄震的话说,“这里面涉及太多不会的东西,所以除了完成正常的工作,我们还要看大量的文献资料,学习不懂的知识,天天学习便成了一种自觉,没有人逼你,但你做的是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必须不断地奋力飞奔……”


那段时间,他经常晚上12点多才下班,回到家后还要打一会儿游戏或者看会儿电视才睡。不然的话,他根本没有办法睡觉,那些盘旋在大脑里的问题,会一波又一波不断袭来,这种高强度的思考和注意力,不用其他的方式分散掉,会睡不着,也睡不好。


好在一切的努力没有白费。


2016年6月26日,绕地球飞行13圈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并以其特有的轨迹给地球打了一个“蝴蝶结”。


黄震所在的团队成功了。这次试验,他们完美获取了4%的高精度气动数据。


为了验证新飞船从月球轨道返回的能力,他们又研制了约22吨的全尺寸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这架飞船体积过于庞大,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在五院天津基地进行总装和大型试验。于是,这群年轻人全员赶赴天津。


此后的5个月,团队全体成员每周在天津工作六天,日夜连续奋战,创造了多项总装和试验的最快纪录。以返回舱的锥角设计为例,他们0.1度0.1度地调整,力求兼顾速度、安全和舒适。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5月5日,黄震清晰地记得这个日子。那一天,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成功发射,落点精度达到10.8环,飞行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从研发出缩比返回舱、全尺寸试验船,再到成功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我们用7年时间,实现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技术由‘跟跑’到‘并跑’的飞跃。”黄震说。


如今,随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美收官,新一代载人飞船技术突破,我国已具备了开展载人登月的条件。


黄震的脚步没有停歇,他和团队又开始了研制月面着陆器的新征程,又是一场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探索。


“这一路下来,我始终在奔跑,在追赶,在超越,如果你问我累不累,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如果你问我后不后悔,我会说绝对不会。因为航天是一个让人很振奋的行业。在这里有对于宇宙永恒的探索,有对祖国赤诚的热爱,有对人生崇高的诠释。”黄震说。


2.jpg

黄震。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供图


让他庆幸的是,他和团队成员始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攻关研制过程中,他们得到了杨孟飞院士、张柏楠总师、杨慧总师、孙泽洲总师的悉心指导。“他们为我们出谋划策,答疑解惑,帮助我们将关键技术一一突破,我们距离实现中国人载人登月的梦想又前进了一大步。”黄震说。


20年前,时任神舟飞船副总指挥的袁家军获得了第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那也是航天五院青年首次获得该荣誉;10年前,时任神舟九号总师助理的贾世锦获得了第1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如今,黄震获得了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告诉记者,“回望载人航天30年,一代又一代青年为这个伟大的事业奉献了青春与智慧。一代又一代青年在这个广阔的平台上得到了成长与发展。这样的故事还在继续,这样的荣耀还将上演。”


当前,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载人登月团队正值青春年华。黄震就是这个团队中的重要一员,他告诉记者,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很明确:“让中国人千年登月的梦想在我们的手中实现!”


编  辑丨黄妍雯

校  对丨李之媛

校  审丨贾文程

值班编委丨钟亚楠